[ 索 引  号 ] | tanchengqyx/2022-0000005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泉源镇 | |
---|---|---|---|---|---|
[ 成文日期 ] | [ 公开日期 ] | 2022-01-17 | [ 有 效 性 ] |
寒冬时节,走进泉源镇东邵湖村鲜花种植基地暖室大棚内,只见五颜六色的菊花亭亭玉立,盛装绽放,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大棚的主人杨元奇,正忙着采摘鲜菊花供应市场。
杨元奇是李庄镇人。2019年,69岁的他听说泉源镇有闲置大棚,就来到东邵湖村承包了3个大棚从事菊花种植。据杨元奇介绍,建设一个大棚需要投入资金10万多元,而租赁一个大棚不到1万元,省去了初期建棚的高投入。由于销售模式采用“订单模式”,鲜花不愁销路,每枝菊花可售1元左右,收入十分可观。目前,杨元奇计划在东邵湖村多承包几个大棚,扩大菊花种植规模,既卖鲜菊花,又卖菊花苗。
而在泉东村大棚蔬菜基地,郯城街道的侯远勤在2017年就来到泉源镇承包了6个大棚,从事非洲菊的种植。尽管这两年受疫情影响,非洲菊的行情不稳定,价格也一直不太理想,但侯远勤还是一直坚持种植非洲菊,用他的话说:“借棚生财,省去了建设大棚的高资金投入,还是有赚头的。”由于侯远勤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招聘了当地10多名村民前来帮他管理大棚。
近年来,泉源镇以产业增效、富民增收为目标,引导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温室大棚500多个。泉源镇通过吸纳引进头脑灵活,有技术、懂市场的外乡客前来借“棚”种花,发挥“传帮带”作用,既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为附近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引燃了“美丽经济”,实现了“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