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hyx/2023-0000050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花园镇 | |
---|---|---|---|---|---|
[ 成文日期 ] | [ 公开日期 ] | 2023-07-10 | [ 有 效 性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雁工程”,郯城县创新推行“创富共同体”,不断探索乡村创富共富路径。今年以来,郯城县以花园镇五色米产业为中心,聚焦四雁人才集聚优势,打造雁阵型创富共同体,推动乡村连片振兴。
从归雁到头雁,配强一人带动一村
通过农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政策,在外经商多年的刘湖党员刘全启,怀揣着带领村民共同创富的梦想,选择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归雁成为头雁。
雁阵高飞靠头雁。回村后,刘全启主动捐款40余万元,修通主干路、铺设下水道、安装照明灯,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支持,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同时,借势全县开展“三资清理”的契机,按照“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推进解决承包费拖欠、承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由党员干部带头,“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开展,仅用了4个月便清理收回集体土地150亩、重新规范承包合同20份,集体增收18万元。土地发包合理了,党员群众拧成了一股绳。
刘湖党支部借助“一巷九博士”微博点击量达1.2亿热点优势,开展“头雁握手归雁”行动,通过“寄去一封信”方式,摸排本村在外归雁人才博士17位、硕士39位、本科生150余位,为村级发展凝聚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头雁带着鸿雁干,确定一产发展一方
村庄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集体产业。为了找准刘湖发展的产业路子,刘全启带着党员群众多次走访在外人才,最终与中国农科院刘继芳博士成功对接,确定了“五色米”增收产业。
确定好“五色米”产业发展方向后,刘湖党支部领办了郯城县刘湖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云南、湖南、江西、内蒙古、东北等地建立了4000余亩的“飞地基地”,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从农户收购,确保产品稳定供应。
为了适应市场运行需求,2023年刘湖党支部将合作社升级为创富公司,联合9名当地鸿雁人才注册成立了启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对接资金24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并作为集体资产入股,投资100余万元购买现代化生产包装设备,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面向市场,让更多归雁成为创富合伙人
伴随着“五色米”产业发展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游子情怀。为提高“五色米”产品市场竞争力,刘湖党支部主动吸引归雁成为创富合伙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刘湖人,能够利用自身所学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我感觉特别的自豪和光荣。”中国农科院刘继芳博士被聘任为“五色米”产业的首席顾问。
上海七堂设计工作室刘启军利用自身专业所学,更新“五色米”产品包装设计,为产品进军上海市场打下基础;江苏燎团直播电商有限公司经理刘成成,为刘湖量身打造本地电商销售队伍,同时与刘湖党支部领办的创富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拓宽长三角市场,合作营收40万元以上。
党建联建,打造雁阵型创富共同体
随着刘湖“五色米”产业的做大做强,花园镇按照“先富带后富、片区共振兴”思路,以刘湖党支部为中心,辐射带动12个村、12家合作社、1家农资超市、1家家庭农场、1家企业,联合12名头雁、5名鸿雁、4名归雁,成立花园镇“五色米”产业片区党委,打造雁阵型“五色米”创富共同体。创富共同体以党支部领办的创富公司为依托,流转片区内土地4000亩种植“功能米”和“七色小麦”,并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农机服务、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创富分红、统一集体增收”的“六个统一”合作模式,创富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进行收购,12个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以上。
“刘湖现在带着我们周边几个村一起种植五色米,亩产比过去多出近200斤,而且收购的价格比平常稻米每斤高3毛,每亩能多收入500元。”冯庄村种植大户、县级鸿雁人才陈永猛说道。
在“五色米”产业创富共同体中,越来越多的头雁、归雁、鸿雁加入进来,雁阵型创富共同体发展成效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