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0001-02_Z/2016-1230003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街道 | |
---|---|---|---|---|---|
[ 成文日期 ] | 2016-12-30 | [ 公开日期 ] | 2016-12-30 | [ 有 效 性 ] |
一是体制转型。打破区域界线,积极适应城区建设发展的新形势,突破以往城中村布局,坚持区域统建,以郯东路、团结路、南环路等几条主次干道为界,进行“块状式”划分,调整设立11个社区。打破班子体制,社区成立后,原村街干部不再局限于参与所在自然村街的工作,在社区集中办公;实行大党委制,确定了各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以及驻区民警等5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月初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大事项。打破资产壁垒,先后3次组织社区干部到济南、潍坊等地学习取经,结合社区实际,着力推进城市社区集体资产改制工作。目前,南皇亭社区经2次入户征求意见后,聘请了山东和信会计师事务所、山东中元资产评估公司对村街资产资源进行托底,年底前完成股份量化分配,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资产资源。
二是联创共建。组织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 124个单位、5336名在职党员完成社区报到。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微信群,社区每月对公益性服务岗位和居民需求诉求进行摸底汇总后在微信群公示,由驻区单位和报到党员进行认领,每月将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反馈给所在单位。驻区单位先后组织开展“庆七一·跟党走”、“科普知识进社区”等文艺汇演、科普宣传活动50余次,在职党员结合兴趣特长组建社区合唱队、戏曲团、广场舞队、志愿服务队等47支,累计认领公益性服务岗位52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950余人次。
三是聚合服务。整合各自然村街资源,选择在人口密集及交通便利的地段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均不低于1200平方米,已有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整合村办公场所和卫生、警务、文体、养老等公益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社保、信访、计生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窗口。在县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招募社会组织入住公告,与县老年音协、县慈善义工联盟等13家公益性组织签订入驻协议,开展专业为民服务活动,打造社区共建共享、凝聚民心的坚强阵地。会同县委党校、县老干部局试点创办郯城县老年大学东城社区、南皇亭社区分校,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县文广新局、县民政局、县新华书店等主区单位先后组织单位在职党员到东城社区、团结社区、古槐社区开展义工、义诊、文艺演出等公益性服务活动,得到群众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