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0014-30/2018-0313001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郯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
---|---|---|---|---|---|
[ 成文日期 ] | 2018-03-13 | [ 公开日期 ] | 2018-03-13 | [ 有 效 性 ] |
今年以来,郯城经济开发区按照全市推进创新和改革发展总体部署,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快园区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规划先行,提升产业园区。针对早期开发区建设中布局过于分散、发展定位多变、产业特色模糊等突出问题,聘请同济大学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将规划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对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为专业招商和开发区转型升级打好基础,规划修编将于上半年完成。
二是调整管理体制。更加突出经济管理职能,开发区将主要精力用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发展等,不再承担社会事务。意向项目落户开发区由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前期考察、洽谈和初审,待项目通过论证后,由开发区统一负责项目建设的选址、手续办理、建设和配套服务。由相关街道(镇)负责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管理。
三是创新招商机制。改变过去传统招商方式,突出主导产业链精准招商和企业化招商。明确聚氨酯新材料、装饰新材料和绿色食品三大产业为开发区下一步发展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重点研究产业链条、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在全球的布局情况,对照现有产业链条缺失情况,按照补链增链强链目标,针对性采取精准产业招商,努力形成具有较大产业规模、较强产业关联度、较为完整的主导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招商机制企业化,在符合开发区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与山东行知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行知公司负责“园中园——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管理运营。
四是创新服务平台。一是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围绕项目建设流程,推进园区服务标准化建设,为投资项目提供从立项审批、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运营的全过程服务,让引进的企业留得住、养得活、成长得好。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化工科技孵化中心,并依托孵化中心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绿色化工研究中心。2018年,将突出抓好绿色化工研究中心的应用与建设,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与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的齐鲁先进材料联合中心挂牌合作。同时,围绕打造1公里服务圈,探索推进了科技创业园、电商产业园、孵化中心、双创空间等创业平台的建设和运作。三是搭建人力资源平台。发挥“互联网+”作用,开通郯城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需求平台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畅通沟通渠道,让求职者掌握一手资讯。建立技术工人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普通工人向专业技术工作转变,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用工需求。四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开发区融资担保公司成立,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对接。认真落实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研究建立开发区企业与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精准无缝对接机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大力推行“产业+基金”模式。
五是创新用人机制。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内部分配机制,实施空岗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开发区管委会中层及以下岗位出现空缺时,可以实行聘任制,由开发区根据岗位需求,从现有在编人员中,进行自主聘任,特殊岗位可以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聘任,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