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部门动态 >> 正文
郯城县泡桐丛枝病监测报告(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第三十七期)
[ 索  引  号 ] tanchenggtj/2023-0000243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成文日期 ] [ 公开日期 ] 2023-09-15 [ 有  效  性 ]

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是一种分布较为普遍的泡桐传染病。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会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该病是泡桐栽植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一、危害症状

泡桐丛枝病主要特征是簇生成丛的细瘦小枝,健株在生长季节不发腋芽,而病株当年新枝、茎的腋芽会很快发育成二次枝、三次枝,这样重复萌发,直至丛生成细瘦弱枝,呈灌木丛状,很像扫帚或鸟巢,所以该病又叫扫帚病、疯病。按其被害程度和部位,可分为丛枝型、花器变态型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泡桐一旦感病后,其生长量会明显下降,其发病率与品种、树龄、育苗方法、栽植密度有关。发病苗木和幼树当年可发生枯死,大树发病,数年后也会造成死亡。

  1. 调查情况

近日,我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技术人员采用路线踏查和标准地监测方法,对我县泡桐进行了泡桐丛枝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个别地块泡桐丛枝病轻度发生。

  1. 防治方法

泡桐丛枝病是类菌质体(MLO)侵染后引起的病害,在泡桐的不同生育期,可以采用一些不同的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选用抗病树种,培育无病苗木。选无病母树的根作为养殖材料。种子育苗不易发生丛枝病。

二、埋根育苗,用300-500单位的土霉素(或四环素)溶液浸泡树根24小时或50℃恒温水浸泡树根10到20分钟,晾根后再埋根。

三、采取春分前对病枝环剥、秋分前修枝的措施,但一定把握好环剥和修枝的时期,否则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