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rsj/2025-0000181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8-19 | [ 公开日期 ] | 2025-08-19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一、筑牢就业基本盘。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136人,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2025年临沂市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在我县举办。建立常态化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开展定时定点常态化企业用工招聘服务,举办各类招聘会12场,线上招聘活动13场次,举办直播带岗活动3场,组织近50家企业开展招聘进校园活动。我县就业招聘经验做法获市人社局赞赏,市里计划7月底召开全市线上线下融合招聘现场推进会,我县将进行典型发言。优化调整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流程,开发安置城镇公益岗性岗位48人,城乡公益性岗位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414.76万元。
二、构建三级创业服务平台体系。集成“政策、产业、平台、服务”等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创业园区+创业街区+创业微场景”三级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特色创业产业园区3处,打造特色创业街区5处,发展会员240余家,评定星级商户20个;建设社区“微工坊”20处,打造“郯小集、郯小巷、郯小院”等创业微场景18处。强化金融赋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2笔、2.44亿元,发放额度稳居全市前列。我县创业工作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认可,提报的“打造特色创业小镇,激活“家门口”创业新动能”被列为全市“创业沂蒙”工作试点,人社部2025年贷你创业助力行动(山东临沂站)暨省际创业资源对接活动计划于8月中下旬在我县举办。
三、社会保险加压奋进。一是持续推进职工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2.23亿元。全县参加养老保险62.7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05万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49.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9889人,参加工伤保险83138人。巩固建筑行业按项目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成果,全县在建、新开工项目共有5734人参加工伤保险。二是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共发放社会保险待遇9.65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3.8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3.2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37亿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0.095亿元,失业保险待遇0.12亿元。三是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和惠民政策。延续实施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共为企业节省资金209.22万元。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下调20%,共为企业节省资金161.65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756人次、146.55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4720人次、779.52万元。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为29家企业发放补助12.3万元,扩大工作岗位82个。落实稳岗返还政策,为34家参保单位共发放27.23万元,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作用。
四、人才培育创新引领。一是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280人次,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英才职业技术学校入选市“十优”技能培训机构,新华职业培训学校中式面点师入选市“十强”特色培训专业。二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全力做好高技能人才项目申报工作,3人获评“沂蒙首席技师”,3人被评为“临沂市技术能手”,推荐上报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2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家。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推进“校中厂、厂中校”育人模式,“厂中校”方面,建成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郯城县技工学校)产业园校区,并与产业园内的1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校中厂”方面,与浙江乔欣服饰公司签订“校中厂”共建协议,与京东集团合作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分别以鲁南新材料、合创控股有限公司和重点医药企业为依托,与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医药技师学院研究开展订单班事项。推进校校合作,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与临沂职业学院、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合作的6个专业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专业”。四是专家服务基地方面。2025年山东省“智汇春耕”行动启动仪式暨省级专家走进郯城活动在我县举办,活动聚焦春耕生产技术需求,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30位农业技术专家参加,为春耕生产注入人才动力。郯城现代种业产业园被评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以专项治理“深化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源头预防、制度落实、问题化解和风险防控,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各项工作,国家欠薪平台线索476条(工程建设领域339条,非工程领域137条),同比减少16.05%,其中工程建设领域降幅达32.15%。市欠薪平台线索74条(工程建设领域57条),同比减少60%。12345工单1814起,同比增长35.27%,现场投诉501余起,同比增长13%,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纳管项目179个,实名制录入农民工21672人,开设工资专户170个,累计拨付工资10.41亿元,化解政府国企项目欠薪线索15条,实现政府国企项目欠薪动态清零,开展建筑市场秩序专项整治2次。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86件、同比增长5.93 %,涉及劳动者290人,涉案金额613.52万元。审结案件172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78.87%以上。围绕构建“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力争源头破解矛盾纠纷,“打造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机制,强化新业者劳动权益保障”成功创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多元化解省级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