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jyjczx/2024-0000027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检验检测中心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8-19 | [ 公开日期 ] | 2024-08-19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炎炎夏日,30℃左右的时候,有人觉得很热,但是在春秋的30℃下,却并不觉得那么闷热了。
有一种热叫「体感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现在,再来说说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它的学名叫做体感温度,体感温度重在“感”,即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皮肤的温度。
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的气温是不同的概念。天气预报的气温是在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
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日射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甚至于从太阳下走向一片树荫都会有惊人的体感温差。
01湿度
很多时候温度比较高,但是湿度比较小,人体不感觉到难受,因为人的体表的水分被高温所蒸发掉而比较干爽;
02风速
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到气流在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吹离体表,温度虽然比较高,但是比较干爽;
03辐射
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人,会感觉到难受,如果在树荫底下或遮阳棚下,感觉与太阳直接辐射就完全不一样,一般阴天与晴天的温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辐射也是如此,假如说站在地表比较热的地方,热地表的蒸汽蒸得人难受,假如地表是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就大不一样。
夏季外出时,不少朋友感觉到地面温度较高,超过了天气预报的气温,甚至有“烫脚”的感觉。是因为随着高度的降低,温度呈迅速升高趋势,加上地面物质(如柏油路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地面温度比天气预报中的1.5米高处的气温高出(10~20)℃ 是正常情况。
空气里的水分、穿衣服的颜色,长度、是否有风、是否在水边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对温度感知的因素。
“炎热指数”概念
根据美国炎热指数的标准,在相同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尽管这是美国“标准”,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或许和中国人的感受稍有差别(人种不同,体表的汗腺、体毛可能有一些差异,导致散热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根据美国炎热指数的标准,在相同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比如,同样是30℃时,当相对湿度只有50%时,体感温度达到31.1℃,与实际气温比上升了1.1℃;而当相对湿度达到90%,体感温度飙升至40.6℃,比实际气温高出10.6℃。可见,夏季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越大。
而在同样的相对湿度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体感的增温作用也越明显。伊朗的例子就是如此,当天,当地实际气温达到46℃,相对湿度47%,体感温度便飙升至74℃。而在相同的湿度下,如果实际气温只有40℃,体感温度也不会超过55℃。可见,夏季气温越高,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