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和落实情况 >> 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重点工作 >> 报告发布 >> 正文
2011年郯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 索  引  号 ] tanchengxzf0001/2021-0000453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1-03-01 [ 公开日期 ] 2011-03-01 [ 有  效  性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8日在郯城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郯城县县长郑连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郯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抓投入、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统筹、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期末达到190.4亿元,较“十五”末增长75%;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5.63亿元,较“十五”末增长78%,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55元、6708元,年均增长15.2%、12.7%。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7个,在创建鲁南经济文化强县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2.2:48.6:39.2,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全县总财力达到15.5亿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3.03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7.2倍。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五年累计新上工业项目445个,投资总额255亿元,其中过2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的1个,过亿元的38个。规模企业发展到33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2.8亿元,是“十五”末的3.1倍。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恒通化工由山西阳煤集团控股经营,年产20万吨双氧水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投资10.5亿元的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正在建设,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江苏沙钢集团参股40%,与恒昌煤业组建临沂沙钢恒昌焦化公司,投资20亿元的年产130万吨焦炭、15万吨甲醇项目于去年5月全部建成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全力加快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了郯北3个工业项目区。化工、纸制品、糖果、服装、银杏和农副产品加工六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再次被授予“中国男装加工名城”称号。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五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技改投资102亿元,年均增长19%。顺亿高尔夫球制品、安泰生物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投产达效,东大电器、彬伟装饰材料等一批产业链条长的项目加快建设,有效改善了工业企业结构。新增专利授权293件,省级著名商标7件、名牌产品5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32.8%,较“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五年共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986处,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双增双超”,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0年粮食总产80.8万吨,成为全市第一个“小麦千斤县”,被列为“全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积极发展高效品牌农业,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29个、7万亩,农业“三品”认证26个,注册农产品商标6个,“郯城银杏”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五年累计造林9.8万亩,林业产值位列全国超50亿元县(市)第16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累计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25个,规模养殖小区225个,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较“十五”末增加21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8.5%,被确定为“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服务业发展质量较快提升。2010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7亿元,是“十五”末的2.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科学布局服务业项目,新建商业广场、汽车站、郯子湖酒店等过千万元项目21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1个。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物流试点县”。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开工建设集体育场、综合训练馆、老干部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文化体育中心;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建设住宅小区49个、面积185.9万平方米。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临商银行在郯城设立支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9亿元、贷款余额56.8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112.1%、101.9%。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建设保持较高投入和较快发展,五年累计投资56.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城镇化率达到45%,比“十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规划面积比“十五”末扩大一倍,达到60平方公里。实施了县城三大出口建设、郯东路综合改造、沭河橡胶坝建设等重点工程87项,新建改造文明路、文化路、建设路等城区道路23条,205国道、汤郯线、沂河路等干线公路15条,新增道路面积209.6万平方米,形成“十纵十横”城区道路框架和“三纵三横”城乡交通体系。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城区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102万平方米,供气达到6200户。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共规划农村社区198个,已建成43个。连续五年实施户用沼气、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3.4万个,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2万人、普及率达到90%。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了美化、绿化、硬化和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李庄镇“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长效保洁模式在全市推广。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着力搞好乡镇驻地和干线公路沿线村庄规划,新建农村住房27662户,改造危房4516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完成复垦1058亩,首次通过省级验收后增加用地指标969.7亩,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亮点。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治污工程,完成重点迎淮工程20项,取缔土小企业23家,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全县森林覆盖率32%,在全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电耗较“十五”末分别下降25.9%、29.1%;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46.5%、17.9%,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全面实施政府采购、乡财乡用县管、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破产兼并、主辅分离等改革取得成效,盘活21家亏困企业闲置资产近10亿元,化解债务6亿多元。土地公开出让制度全面推行,“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1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2.5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粮食流通、土地流转、林权制度、人事制度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新增外贸经营权企业69家、总数达到155家。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788万美元,其中出口额8296万美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8.6%、72%。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34.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着力解决群众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民生状况稳步改善。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五年间财政对“三农”投入27.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4.19亿元。全面拉平县乡工资,县直人均月增资879元、增长62.9%,乡镇人均月增资1316元、增长129%。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02万人(次)。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6.3万平方米。社保体系初步建立。在全省率先将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9.9%、93%、95%。五年征缴社会保险费13亿元,新增社保扩面12万人。3656名城镇困难群众、29020名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被评为“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先进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年累计投入928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3.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高中教学先进县”。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北院区,完成南院区改造,实施乡镇卫生院改貌和村卫生室建设,人民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儿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强。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信访稳控,完成“天网”工程和平安校园监控系统建设,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160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达到98%。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投入运行,287项行政审批事项、69项服务事项进厅办理。制订完善《政府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实行政府工作月督查、季通报制度,落实日常调度、分类督导、专项考核等办法,提高了行政效能。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县政府网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盐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发挥监察、审计职能,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在县委领导下,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县级班子成员牵头帮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全县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能够迎难而上,克难奋进,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干部群众战胜困难、团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市直驻郯单位,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党外人士、人民团体,向在我县创业的境内外投资客商和所有关心支持郯城发展的友好人士、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五年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乡镇经济十分薄弱,且发展极不平衡。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支撑能力较弱,大企业、大项目少;服务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三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民生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公共财力不足,城乡低保及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大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保民生、保收支平衡的任务相当艰巨。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在优化环境、改进服务、提高效能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目标要求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争创鲁南经济文化强县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融入区域合作、承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及县委要求,县政府编制了《郯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不断增加地方财力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力推进鲁南经济文化强县建设。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工业做强、农业做优、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0万,城区路网、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0%和80%,森林覆盖率达到35%。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17.5%,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民与强县有机统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到2015年,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

做好“十二五”工作,实现“十二五”目标,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围绕扩大内需战略,致力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抓好化工、造纸、服装、家电等优势支柱产业,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县。以融入临沂商贸物流圈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突破文化旅游业,规划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提高。扎实推进财源建设,壮大县乡财力,到2015年,乡镇财政收入全部过1000万元,其中郯城街道力争达到3亿元,李庄镇超过1亿元,马头镇、高峰头镇、杨集镇、庙山镇过5000万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干线公路网,县乡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完成郯薛线东延、汤郯线南延工程。

(二)围绕农民增收,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抓好小麦、玉米、水稻等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等投资项目,逐步建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健全农村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村村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娱乐场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8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文明村镇标准。

(三)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致力于优化发展载体和拓展空间布局,打造临长三角经济板块。按照全市“一中心四板块”格局,发挥我县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经济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城市建设上,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加快提升城市化水平。以老城区为主体,开展旧城旧村改造,整合城市功能,规划和打造商业金融区、汽车建材贸易区、科教文卫综合服务区。以东部新城区、西部开发区为两翼,新城区着力打造集政务商务、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城市中心;开发区贯通兴郯路、恒通路,对接南、北外环,打造交通顺畅、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经济增长极。到2015年,形成古板栗生态林和白马河、沭河景观带,把县城建设成为水林相伴、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综合型中等城市。县域经济发展上,努力形成“两轴三组团”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以205国道和沂河滨河路为纵向发展轴,郯北、郯中、郯南三大组团互动发展的经济布局。郯北以李庄镇为中心,主动承接临沂市区辐射,打造家电工业特色板块。郯中以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马头镇为中心,形成高度聚集的城市化区域,打造开发区化工板块。郯南以红花镇、杨集镇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和有机农业,重点打造物流、农产品加工、服装、传统工艺品等特色产业板块。通过郯北、郯中、郯南中心城镇产业化带动,服务周边乡村,拉动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四)围绕深化改革,致力于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居全市领先水平。

(五)围绕改善民生,致力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健全社保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全面推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模式,规划建设社会养老公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

三、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一五”成果、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势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城乡建设、文化旅游、民生保障五个重点,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4%和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2%和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工业项目建设,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以招商引资、项目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支柱企业与优势产业扩张,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压加力,确保完成招商引资18亿元、增长30%,其中利用境外资金增长60%以上。创新招商理念,突出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综合贡献大的项目。优化投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努力为企业服好务、办实事,打造环境品牌,形成投资洼地。落实激励措施,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各级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扩大出口,鼓励特色农产品、杞柳制品、机电产品、服装加工等优势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30%以上。

强力推进项目区建设。把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扩区调整。以阳煤恒通、鲁南纸业、李庄家电项目为龙头,围绕产业集聚引项目,突出特色板块上项目,尽快形成煤化工、盐化工、特种纸、家电制造板块。经济开发区以阳煤恒通化工项目为主体,全力打造鲁南现代化工产业基地。启动总投资63亿元的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原料路线改造、20万吨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清洁生产项目,积极做好2×30万千瓦热电机组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建设“百亿化工城”;尽快完成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确保中联水泥、郯工液压件5月份竣工,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一期工程6月份投产,金泉新农业二期工程、彬伟装饰材料10月份达产达效。李庄镇以家电项目为核心,打造郯北家电工业园。开工建设20个以上家电项目;扶持宏都建陶、东大电器、星科电子、东来电器等投产项目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能;引导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确保仁和制药、麦迪凯尔医疗器械上半年投产,中波电器、安旭乐电器、光伏玻璃等项目9月份前竣工。力争用3年时间,家电工业园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着力培育发展高新产业。重点培育精细化工、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顺亿高尔夫球制品、安泰生物科技、胜亚机械等企业实施科技攻关,推进技术创新,壮大企业规模。深入实施“质量兴县”和“品牌强县”战略,建成郯城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开展争创名牌活动,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2—3个。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把“三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上求实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发展银杏、杞柳、优质蔬菜、优质草莓、优质稻米、花卉苗木、黄烟、畜禽养殖等项目。加快发展沂河两岸特色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乡村旅游特色村,推动高效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扶持引导农业品牌建设,争创“郯城银杏”中国驰名商标、“郯城杞柳”国家地理标志,年内新增“三品”认证5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0个。

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扶持安泰生物科技、姜湖贡米、德兴食品、金泉新农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鼓励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及涉农单位、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各类合作组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以上。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作文章。实施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年度项目,完成4万亩农田渠系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投资1882万元,实施马陵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生态林场建设。大力推广水稻插秧机、玉米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强化质量安全源头监管。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继续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区规划,编制新城区控制性详规。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优化运作方式,拓展实施途径,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基础设施带动、商业开发和资产转换推动等方式方法,推进沭河滨河景观、规划展览馆、商业广场和县实验中学新校区等重点市政工程和公建项目,加快卸庄滨河花苑小区安置房建设,支持城乡建设服务中心、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电力调度中心等选址建设,形成积极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稳步推进老城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制订优惠政策,强化扶持引导,突出抓好城中村改造和片区开发。积极实施城区企业“退二进三”,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四方建材市场、平安悦城等工程,开发中央华庭、杨楼片区、苗圃二期、汽运公司片区,完成城中村改造40万平方米。加快沭河明渠引水工程建设,实施李墨干渠清淤,启动郯子湖公园一期工程。加快围带河社区二期建设,实施崔庄等5个村庄搬迁。加强城市资产经营,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2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和谐城乡建设。把今年作为“城市管理年”,突出门前“五包”、广告治理、交通秩序整治等内容,切实把城市管理抓到位。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归昌—杨集、庙山—清泉、红花埠—孙塘等县乡道路,改造南外环西段、西外环南段,积极争取省道郯薛线东延工程,完成道路硬化面积48万平方米。扩大城区集中供热、供气范围,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管道燃气2200户。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0个,构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着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户用沼气、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年内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4000个,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4.56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

(四)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突出抓好“服务业载体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加快银杏生态园、银杏文化碑林、万亩板栗园、新村广福寺等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并逐步实施古战场遗址公园、麦坡地震地质公园、清泉寺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等工程,启动马陵古道核心区建设,初步形成接待能力。引导乡镇发挥各自优势,扶持柳编制品、琅琊草编、裘皮玩具等传统工艺品扩大生产规模,红花“中国结”、庙山乐器申请原产地保护,形成特色品牌。完成县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争取有2-3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推动城区“一轴三中心”建设。以郯东路为发展轴,支持远通汽贸4S店扩大规模、建材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形成城南汽车、建材展销中心;依托郯城商业广场、朝阳农贸市场、郯子湖酒店,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消费服务中心;围绕新汽车站、墨泉世家、檀都小区等人口聚集区,规划建设商贸、医疗等公共设施,建成科教文卫服务中心。改造完善县乡商贸载体。继续推进京沪高速马头、红花出口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建设铁路货运站场,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改造提升马头糖果、红花蔬菜、新村银杏、沙墩杞柳等专业市场;落实家电、农资、农机下乡补贴等政策,推动农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保险、租赁、典当、担保等行业,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家村镇银行。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行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办法,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15%。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制订和落实鼓励措施,积极引进品牌开发企业,鼓励建设小高层、高层建筑,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增加中小户型供应,新增房地产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建立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是政府工作的着眼点、落脚点。今年将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惠民政策,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提高社会就业和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规范发展县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险与救助体系,医疗、养老、工伤保险扩面3.9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工伤保险适用和认定范围,提高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400元。保证集中和分散抚养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分别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成立县慈善总会,筹建县社会福利中心。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改造5.53万平方米。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并相应提高报销比例。在基层医疗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建设并投入使用,规划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7万平方米,廉租房5000平方米,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突出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确保新建农村住房12000户,改造危房1800户,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000亩以上。

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强化源头管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打控防”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抓好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矿山和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杜绝食品质量事故发生。规范应急管理,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继续做好物价、统计、老龄、档案、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经济研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实现“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确定政府部门“三定”方案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公共财政机制,严格管理政府投资行为,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服务体制。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完善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加大依法行政理念教育,细化执法标准,严格按规则、规程实施行政行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理解、参与和监督。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健全完善检查督促机制,围绕重要事项、重点工程、重大决策,加强督查,落实奖惩。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继续办好“行风热线”,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认真抓好反腐倡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网络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对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等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各位代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到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