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和落实情况 >> 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重点工作 >> 报告发布 >> 正文
2012年郯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 索  引  号 ] tanchengxzf0001/2021-0000454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2-02-03 [ 公开日期 ] 2012-02-03 [ 有  效  性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日在郯城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郯城县代县长李献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四年。四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坚持把跨越转型作为首要任务,不断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全县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1:49:40,第三产业比重较2007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95亿元,扣除区划调整因素,较2007年增长64.2%、年均增长1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较2007年增长87%、年均增长16.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较2007年增长37.7%,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5%,较2007年提高12.7个百分点。乡镇财政收入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过千万元乡镇达到4个,其中,李庄镇完成2732万元,郯城街道突破1.6亿元。全县总财力达到18.3亿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4.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倍、5.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较2007年增长51.7%、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75元、7647元,较2007年增长65.1%、59.8%,年均增长13.4%、12.4%。

工业优势逐步显现。四年累计新上工业项目668个,投资总额193.8亿元,其中过2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的1个,过亿元的47个。规模企业发展到23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2.5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园区和集群经济较快发展,“一区五园”初具规模。鲁南现代化工产业园借助恒通化工由山西阳煤集团控股经营的优势,实施4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8个产业链延伸项目集中落户。李庄家电产业园一期10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经市政府批准,加挂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家电产业园牌子,已吸引42个家电、制药、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总投资48亿元,其中23家建成投产。化工、造纸、机械、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壮大,2011年实现增加值 44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提升,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技改投资92.3亿元,年均增长48.7%。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20.7%,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累计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600处,改造中低产田10.6万亩,被国家列为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实现“双增双超”,2011年第七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30万亩、新增21.5万亩,农业“三品”认证31个、14万亩,注册农产品商标85个,“郯城银杏”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累计造林11万亩,林业产值位列全国超50亿元县(市)第16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养殖小区206个、较2007年末增加71个,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新增21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4.5%,被确定为“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201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是2007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7%。四年累计开工建设郯城商业广场、新汽车站等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1个,新建改建浩源商贸、远通汽贸、四方家居建材、新村银杏苗木等专业市场19处。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物流试点县”。文化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借助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沭马风景区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马陵山景区开发。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累计实施商住项目30个、面积170万平方米。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亿元、贷款余额64亿元,较2007年末分别增长100.2%、72.5%。

(二)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四年共引进项目775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85亿元。离子膜烧碱二期、仁和制药等一批大项目加快推进,麦迪凯尔医疗器械、彬伟装饰等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实施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乡财乡用县管、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破产兼并、主辅分离等改革取得成效,盘活21家亏困企业闲置资产近10亿元,化解债务6亿多元。全面推行土地公开出让制度,实现了土地适度供应和出让金收入较快增长。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设立了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发展了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临商银行在郯城设立支行。医药卫生体制、人事制度、粮食流通、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增外贸经营权企业39家、总数达到167家。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其中出口7300万美元,分别增长13.7%、16.3%。对外投资有了新的进展,胜亚机械投资300万美元,分别设立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分公司;新东方医院投资200万美元,在加纳建成新东方(加纳)中医院。

(三)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主导方向,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城乡面貌大幅提升

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规划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7.2%,较2007年提高10.7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东城新区建设。委托同济大学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东城新区城市设计,实施了沭河滨河路、东城新区“三纵三横”路网建设,拉开了新城区发展框架。拆迁安置房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建成楼房38栋、面积11.5万平方米。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天元郯城服务中心、建馨嘉苑、电力调度中心、110指挥中心4个项目集中奠基,防空救灾指挥中心、新区水厂等10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建成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县级文体中心。实施县城三大出口建设、郯东路综合改造、沭河橡胶坝建设等重点工程87项,新建改造文明路、文化路、南外环西段及西外环南段等城区道路24条,205国道、汤郯线、沂河路、庙泉路等交通干道15条,新增道路面积209.6万平方米。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供气工程,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105万平方米,供气达9200户。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共规划农村社区179个,已建成20个。大力实施户用沼气、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等工程,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3.4万个,自来水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90%和70%。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设15处乡镇垃圾中转站,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稳步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全面完成小城镇规划修编,启动146个整村迁建和集中连片建设,新建农村住房35100户、改造危房4516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2个,完成复垦1314亩,增加用地指标1112亩。

(四)坚持把和谐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不断改善民生、强农惠农,各项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38亿元,年均增长23.8%;其中,2011年达到1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5%,较2007年提高7个百分点。一是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四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4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2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小学入学率、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高考成绩连续四年居全市前列。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各类补贴5亿元。二是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四年征缴社会保险费14.5亿元,新增社保扩面49.8万人,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将关闭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3%、95%,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7.2万平方米。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被评为“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先进县”。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资1.5亿元,基本完成县医院北院区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卫生院20处、农村卫生室419处,广大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12345”便民服务热线。投资3000万元,建成公安天网工程和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责任制,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深化“平安郯城”建设,信访总量、刑事案件数量稳中有降,安全生产指标持续下降,应急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加强,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防空、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统计、审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的历程令人难忘,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的辛勤付出和卓著贡献,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和省、市直驻郯单位,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党外人士、人民团体,向在我县创业的境内外投资客商和所有关心支持郯城发展的友好人士、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的攻坚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于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打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至关重要。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务院确定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实施“东接南融”战略,为我们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良好契机;“一区五园”和东城新区的框架已经形成,拓宽了发展空间;近年来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跨越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全县上下风正气顺,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我们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我县经济总量不足,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特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争取新一轮县域竞争的主动权,谱写科学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跨越进位为目标,以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乡建设、民生建设为抓手,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调整结构重转型,科学发展惠民生,维稳创安促和谐,实业富民兴郯城,大力提升全县人民的自豪指数、幸福指数、文明指数。

主要目标任务是:

——加快跨越发展,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持续膨胀经济总量,大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到本届末,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力争五年翻两番。

——加快转型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51:42,初步形成以支柱产业为主导、骨干企业为支撑、园区经济为带动的发展新格局。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2%以上,力争用5年时间,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改造一遍。李庄家电产业园和鲁南现代化工产业园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高峰头机械加工产业园、红花商贸物流产业园、庙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加快统筹发展,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城区人口突破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深入开展“一创三建”活动,2012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13年创建全省宜居城市,2014年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进而争创森林城市。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力争三年内,所有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其中郯城街道、李庄镇突破3亿元。

——加快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生态县建设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宜居。

——加快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到本届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0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0元,年均增长18%,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环境秩序更加文明和谐。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们夯实基础、奋力突破、加快发展的五年。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形势,牢牢把握机遇,积极破解矛盾,不断在挑战中赢得主动,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开放进取文明和谐新郯城的目标!

三、2012年工作任务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顺利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县委确定的工作思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壮大县域经济、突破镇域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文化旅游、财力提升、民生建设四项重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民生大幅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全县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5%和5.6‰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走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之路

以“一区五园”为载体,着力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按照“一园一策、各具特点、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拉长产业链条,抓好招大引强,确保有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大项目落地。坚持全县共建共享“一区五园”,调动乡镇项目落户园区的积极性,引导大项目、好项目向园区集中。

以大项目建设为引擎,深入开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对50个重点工业项目逐一倒排工期,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管理制度,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对新上重点项目,全面落实打包收费、一站办结责任制,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建设和生产成本。经济开发区重点抓好2×65万KW热电机组、英琅机床刀具、50万吨煅后石油焦等投资过亿元项目;鲁南现代化工产业园重点实施40万吨离子膜烧碱二期、聚氯乙烯原料路线改造和双氧水法环氧丙烷清洁生产项目;李庄家电产业园积极做好天然气液化项目、铝合金电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跨越电器、中波轮业、华星铝业等项目,力争东大电机、星科电子等项目投产达效。

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制订出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设立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化工、造纸、家电、服装、食品、机械加工、再生资源等七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亿元、利税58亿元,分别增长18%、20%。实行“分线作战法”,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推进机制和“定目标、定投入、定进度、定职责、定奖惩”的责任机制,确保把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

以现有企业为主体,积极推动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百家骨干企业培植计划”,选择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和规模效益突出的企业,优先保障要素供应,促其不断发展壮大。着力提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能结构,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全年技改投入增长22%以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动仁和制药、安泰生物科技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打造全国知名的银杏制药生产基地。深入实施“质量兴县”和“品牌强县”战略,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个、复评2个,创建省著名商标2件以上,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以开展“一创三建”活动为切入点,今年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城镇化率达到49%。一是全面加快东城新区开发建设。以7平方公里核心区为重点,着力完善控制性详规,合理布局功能分区。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基础设施带动和引进大企业参与等方式,加快天元郯城服务中心、实验中学新校区等在建项目进度,推进环境监察监测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新区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管网,形成重点突破、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滨河景观工程和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把沭河西岸打造成景观长廊、生态长廊和旅游长廊。二是稳步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升级改造。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城中村改造和片区开发,完成棚户区改造300套。着力优化城区路网,实施富民路南段等道路改造。加快供热设施建设,新增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供热保有量达到125万平方米。完成滨河花苑建设,有序推进郯城街道三卸村庄搬迁;加快围带河社区建设,稳步实施开发区5个村庄整体迁建。三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兴镇”战略,以中心镇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以扩权强镇为契机,推进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打造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明星镇。扎实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和农村住房建设,年内新建农村住房6000户、改造危房2000户。四是深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白马河、李墨干渠、窑上干渠三条滨水景观带,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强化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搞好县城、乡镇驻地、城乡结合部、交通干线两侧环境整治,打造一批“五化”精品和亮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建设,重点解决白马河沿线及城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推进城乡道路交通畅通工程,规划实施刘瓦线、石南线、固红线、郯东沭河大桥等路桥工程,抓好临沂环城快速公路郯城段建设,力争郯薛线东延工程实现立项。五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推进中央华庭、平安悦城等在建项目,形成规模发展的良好格局。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鼓励建设小高层、高层建筑,新增房地产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以上。加强房屋租赁和销售监管,规范中介秩序,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培育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壮大基地品牌和特色产业

按照“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进一步提升“郯城银杏”、“姜湖贡米”等优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落实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加快310国道、205国道和沂沭河、马陵山沿线生态农业建设,打造草莓、蔬菜、稻米“三大特色农业示范区”,杞柳、银杏、花卉“三大特色林业示范区”和茶叶、果树“两大生态农业示范区”,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49万亩,优质林产品基地13.5万亩,新增“三品”认证12个,建成银杏种质资源库。扎实推进农产品安全提升工程,实施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家以上,总数达到430家。三是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10项以上,确保2—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四是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年度项目,对清泉寺和马头2处重点中型灌区末级渠系进行田间配套改造。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新增高产稳产粮田4.5万亩。加快推进白马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完成17.6公里河道清淤培堤工程。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个,大中型沼气池和秸秆气化站10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招商选资,推进县域经济、镇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年内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20%以上。一是创新招商思路。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成立化工、家电、机械等专业招商组,丰富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情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着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抓招商、在对接临沂经济辐射上抓招商、在引进大企业大财团上抓招商。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巩固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境外引资力度,搞好上市融资,壮大整体实力。坚持引资与选资并重,健全完善项目引进的环境、税收评价机制,实现引资与增税、增收的协调统一。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奖惩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压力感和紧迫感,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对意向项目紧盯不放,尽快签约;对签约项目落实帮扶责任制,加快落地建设;对在建项目加强协调调度,促其投产达效。三是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倡导“人人都是郯城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主动为创业者引路、为投资者铺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大力整顿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治理“三乱”、中梗阻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四是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化工、造纸、机械、服装、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1.22亿美元、增长10%以上。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文化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充分挖掘产业优势,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一是重点突破旅游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构建以“东线沭马风景区、西线沂河景观带、中部古郯文化区”为核心的“两线一区”旅游发展格局。全力开发沭马风景旅游区,加快推进马陵古战场遗址公园、温泉度假村、马陵古镇等景点建设,力争年内形成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以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为重点,改造提升沂河沿线景区,精心打造银杏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挖掘古郯文化,启动徐文化公园、郯国故城遗址公园、马头古镇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具有郯城人文特色的寻根游、文化游。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策划、培育一批富有郯城特色、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壮大中国结、杞柳编织、民族乐器、木镟玩具等民间工艺品制造业,力争文化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确保县文体中心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完成远通汽贸二期扩建和四方家居建材项目,改造升级钢材市场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力争汽车、建材展销中心形成规模优势。继续推进京沪高速马头、红花出口和火车站三个物流中心建设,力争胶新铁路郯城货运支线开工建设。四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办法,引导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放。引进1家村镇银行、1—2家担保公司,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力争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4亿元、增长18%以上,贷款余额83亿元、增长30%以上。

(六)坚持不懈地抓好财力提升,培植壮大县乡财源

出台财税扶持政策,夯实壮大基础财源,加快培植骨干财源,突出抓好新生财源,优先发展对财政贡献大的行业和企业,全面提高企业效益和创税能力,力争纳税过100万元的工业企业新增20家以上。制订镇域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做大做好乡镇财政“蛋糕”,乡镇财政收入全部过500万元,其中5个乡镇过1000万元,郯城街道突破2亿元,李庄镇、经济开发区增长1倍以上。创新完善财政奖补制度,把财政分配与经济发展成效相挂钩,激励乡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狠抓税收征管,强化税源监控,坚持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加大地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征收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应征不漏。抓住沂蒙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机遇,利用财政省直管县平台,全力向上争资金、争项目,确保全年争取扶持资金5亿元以上。

(七)坚持不懈地抓好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主线,以全面落实10项民生大事、20件民生实事为重点,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社会保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达到96%,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划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和防灾减灾中心。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36套、公共租赁住房132套,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二是完善公共服务。加大教育基础投入,新建校舍1.45万平方米,建设改造幼儿园30所,规划建设县职教中心新校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县医院北院区投入使用;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70%;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服务模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2万人,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抓好安全生产,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快推进以“天网”、“警网”、“民网”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单位、社区及重点部位技防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是抓好计划生育。严格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遏制违法生育,做到决心绝不动摇、措施绝不放松、力度绝不减弱、奖惩绝不手软,切实维持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物价、统计、老龄、档案、县志、气象、侨务、经济研究、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文物保护、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本届政府将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问政于民,建设科学决策的学习型政府。以高度的敏锐性,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上情明朗;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要害、解决问题,做到下情清晰。认真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听取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掌握社情民意,积极推进科学决策。推动公务员培训制度化和常态化,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打造政治坚定、思想先进、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坚持高效施政,建设勤政务实的效能型政府。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和一站式服务,扎实推进项目联席会议制、报批备案制和集中办理制,切实抓好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最大限度地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进一步提高执行力,重点围绕“12345”便民热线的满意率、行风热线“一把手”的上线率、“马上就办”的办结率、服务企业的到位率,强化问责、跟踪问效,雷厉风行抓执行、不折不扣抓落实。进一步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坚持公开公正,建设取信于民的诚信型政府。从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发展环境、损害政府形象的实际问题入手,全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把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公开重点,提高工作透明度,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以提高政策制订的连续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为重点,规范行政程序,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约束,努力建设“取信于民、服务社会”的诚信政府。

坚持风清气正,建设行为规范的廉洁型政府。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和创新力度,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在县直单位中层干部中推行“六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勤俭行政,严禁铺张浪费,大力压缩行政开支,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93万郯城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勤奋的工作,抢抓机遇、奋力争先,上下一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开放进取文明和谐的新郯城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