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和落实情况 >> 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重点工作 >> 报告发布 >> 正文
2015年郯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 索  引  号 ] tanchengxzf0001/2021-0000457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5-02-06 [ 公开日期 ] 2015-02-06 [ 有  效  性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5日在郯城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郯城县县长 刘连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着力抓投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一、围绕科学发展,推进跨越转型,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抓转调促升级,增总量上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7.2亿元、增长10.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2亿元、增长17.5%,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6亿元、增长15%,总量在全省前移2个位次;税收占比87.2%、提高2.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0元,均增长12%。实现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7:44.3:45,服务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在去年底全市县域经济现场观摩评比中列县区第三名。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18亿元、增加值104.5亿元,分别增长21.7%、14.4%。深入推进骨干企业培植,坚持问题导向,一企一策跟进帮扶,促进了骨干企业提质增效,50家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7亿元、增长22%。着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鲁南纸业董事长荣获2014年度市长质量奖个人奖。实施技改扩能项目69个,完成投资70.1亿元、增长33.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3%、提高1.2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粮食种植面积142.5万亩,总产74.65万吨,肉蛋奶总产分别达4.8万吨、1.4万吨、0.19万吨,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粮食流通监管持续加强,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新增优质农产品园区6个、“三品一标”认证5个、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5个;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家庭农场48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7家。投资3944万元,解决了李庄镇、庙山镇61个村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投资1.6亿元建设水利工程69项,改善灌溉面积6.2万亩,被列为全省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1.5%,被评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实施各类重点服务业项目43个,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13.7%。商贸物流业项目进展顺利,恒昌铁路物流港签订接轨协议,国际商贸城、城外城、万城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即将启用。文化旅游业取得新突破,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望海楼极地滑雪场完成扩建;新村地热资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打出第一眼优质地热井。成功举办2014中国银杏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郯城)银杏产品交易会,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完成开发面积88.9万平方米、增长29.4%,东方御景、广厦兰都、星空地产等项目销售势头良好。新兴电子商务快速成长,马头淘宝村投入运营,网络销售超过4亿元。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在全市率先列入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县。

二、突出产业强县,筑牢项目支撑,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以十项重点工作、百个重点项目为抓手,集聚资源,扩大投资,发展效益有了新提升。一是产业招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招大引强“百日会战”活动,共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12.5亿元,鲁南特种纸产业园投资超过30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2亿元、增长29.4%。二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投资完成率93.2%,其中1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率131.2%。新开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76个,居全市第5位。投资10.5亿元的鲁南纸业中高压电解电容器纸、无纺壁纸项目正式投产;投资37亿元的阳煤恒通甲醇制烯烃项目试生产;投资40亿元的宜华木业高档家具生产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帝龙新材料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发展平台日益完善。经济开发区扩区取得较好成效,完成皇亭路西延、白马河堤顶路、兴郯路改造提升工程,恒通路南延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郁顶、崔庄搬迁,启动南区蒸汽、燃气、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李庄、庙山、高峰头、红花等产业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三、坚持改革创新,破解瓶颈制约,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持续简政放权,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24项、缩减49%。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达到95%,全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去年10月1日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放宽市场准入,实现个转企384家,新增市场主体3745家、总数达到25688家,新增注册资本25.7亿元。统筹管理城乡医疗保险,新农合纳入社保体系,消除了城乡差异。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15个,完成拆旧131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16亩;盘活闲置低效土地700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新增社会融资总额30.6亿元,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被评为省服务名牌企业,临商银行李庄分行获省银监局批复,汉源村镇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新增保险代理公司2家、民间融资公司1家,山东文瑞商贸公司、山东黄家食品公司分别在上海、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引进高学历人才26名,李庄镇金谷科技创业园先后有4支留美归国博士创业团队入驻,2人申报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四、注重统筹发展,优化生态文明,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高点定位、加大投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持续提升。一是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东城新区完成7平方公里核心区详规设计,天元服务中心、电力调度中心、新区水厂交付使用,实验中学、第五实验小学竣工验收,人防指挥中心、沭河滨河公园一期完成主体工程,一中新校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三卸”完成房屋征收923户、面积450亩,扩大了新区发展空间。老城区改造有序推进,坚持规模连片开发,实施了皇亭路北片区等片区改造,完成拆迁230亩。大力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5%、30%。加快城区管网建设,改造供热、供水和污水管道38.5公里,城市综合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二是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拆除违法建筑2.4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城区载客三轮车集中清理整治,有效杜绝了三轮车非法运营,赢得了广大市民高度赞誉。增加城市公交23台,投放公共自行车1100辆,基本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三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李庄镇坚持两区同建、产城融合,开发建设冠蒙聚福城等3个城市综合体。马头古镇开发完成一期五个商业组团建设,民俗文化馆完成布展,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各乡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62个。四是城乡交通更加便利。投资5.8亿元实施了“八路五桥”工程建设,完成了皇亭路中段、振兴路、昌盛路、人民路建设改造工程,城区交通明显改善。着力优化城乡交通路网工程,启动郯薛线东延工程,完成310国道郯城段大修及沭郯线、固红线、化鲍线等道路建设,472.5公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全部竣工,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五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力打好迎淮攻坚战,列入“十二五”规划的6项治污工程全部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启用,污泥干化工程基本建成。清理沿河畜禽养殖场154家、河道网箱1.2万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县空气优良天数243天、居全市第二位。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4000万元用于环卫保洁,户收、村集、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机制基本建成,城乡综合环境明显改善,去年下半年群众电话调查满意率在全省提高37个位次。

五、完善民生保障,落实惠民政策,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全县民生支出21.1亿元、增长12.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3.3%。新增就业再就业9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9.6亿元,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100%。建设公租房224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00户。开展城乡低保核查,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体利益。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福利中心顺利竣工,2家民办养老机构建成运营。大学生创业园孵化项目53个,被省、市授予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处、农村卫生室8处,基层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386个,配齐城乡教育信息化设备,教学条件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全民运动会。深化诚信计生群众自治,被列为省级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属工作不断加强,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县验收。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成“天网”三期工程,实现了村街全覆盖。理顺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开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严格实名制管理,有力保障了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

六、严格依法行政,强化为民务实清廉,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完成整改事项2180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庸懒散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反工作纪律、公车私用等问题61个。清理腾退办公用房10351平方米、公务用车103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0.6%。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提案169件,答复率100%。积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成依法行政教育基地,全省行政复议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全力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入驻审批单位46家。设立“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畅通了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3.9万件,承办量、办结率、满意率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一,促进了政风行风转变。同时,统计、审计、物价、应急、史志、老龄、残联、气象、烟草、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机关事务、防震减灾、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和省、市直驻郯单位,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党外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干部,向在我县创业的境内外投资客商、所有关心支持郯城发展的友好人士、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结构不优,工业短板突出,农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层次不高,新兴业态活力不足;财政持续增收压力大,特别是缺少大的骨干企业支撑;资金、土地、人才等制约因素突出;城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东城新区开发空间尚未充分释放,老城区改造任务艰巨,小城镇承载聚集功能亟待提高;受财力限制,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欠账较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型政府建设还不完善,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改进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郯城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紧紧围绕产业强县、生态立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战略,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创新社会治理,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开创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为方向,突出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坚定不移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优服务业,是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必由之路。

在转型升级中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企业提升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一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对接央企、国内500强、行业龙头,力争引进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2个以上,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13%以上。引导化工、造纸、机械等产业企业,加快产品换代、产能聚合,做强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主导产业,其中化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二是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增长、推动跨越转型的重要抓手,筛选33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多的重点工业项目集中推进,力争列入市级重点项目11个。加大项目帮扶力度,确保阳煤恒通甲醇制烯烃、鲁南纸业特种纸、宜华木业一期、帝龙新材料冰火板、东方矿业、中咨宝盛等项目投产达效。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调度,对德瑞高分子、彬伟装饰材料三期、废旧汽车拆解、金利液压、浙江万盛源新材料等项目,明确专人跟踪盯靠,争取尽快落地建设。三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继续实施“15315”骨干企业培植计划,确定40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及时研究解决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土地、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方面给予倾斜,打造一批竞争实力强劲的骨干企业。力争阳煤恒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鲁南纸业突破20亿元,宜华木业突破10亿元。新增纳税过亿元企业2家、过千万元企业4家。

在量质并举中壮大现代服务业。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注重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一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膨胀马头淘宝村规模;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平台,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争创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鼓励美食莲食品、胜亚机械等企业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提高企业电商化水平,力争交易额突破10亿元。二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继续深入开展旅游工作突破年活动,围绕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打造旅游业后发优势。持续加大马头古镇开发,搬迁县三中,改造胜利街社区,建设北水门,打造古镇标志性建筑,将古镇核心区拓展到1.5万平方米。加强望海楼景区景点建设,争创国家3A级景区。借力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晋升4A级景区的机遇,搞好新村地热开发,提升景区功能。加大马陵山古战场遗址公园、神州古栗园、麦坡地质公园开发力度,增加旅游新亮点。三是加速发展商贸物流业。提升传统商贸业,优化商业布局,新建1处综合农贸市场,建设东城商业综合体,打造区域商贸新高点。加强交通运输业管理,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引进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家,力争物流业实现税收3000万元。推进恒昌铁路物流港建设,力争尽快建成使用。大力推进进出口贸易,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

在集约集聚中提升高效农业。以争创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抓手,突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稳步提高单产,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75万吨。二是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金泉新农业、双泰食品、益匹马等食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力争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三是打造优质基地品牌。大力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品牌农业,力争新增各类农产品基地5万亩,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0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7个、农产品知名品牌5个。打造7处渔业养殖示范场,争创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举办第三届中国(郯城)银杏产品交易会,做大做强银杏产业,扩大郯城知名度。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新建花卉苗木基地2.2万亩,打造鲁南苏北花木之乡。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58亿元,实施土山拦河闸拆除重建工程。加强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建设,投资8900余万元,打造高标准农田8.7万亩。

二、以夯实发展基础为关键,突出要素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稳中求进保障力

解决土地、金融、园区平台等要素制约,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根本所在。必须千方百计破解各类发展难题,夯实跨越发展基础,保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强化要素保障。强力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亩;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力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600亩;开展低效闲置利用土地清理,建立项目合理退出机制,盘活土地820亩。继续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引进民生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确保惠众融资担保公司开业运营。创新融资手段,鼓励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助推鲁南纸业实现上市。扎实抓好政银企对接,确保新增贷款11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55%。

加强科技创新。健全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鼓励企业实施技改工程,重点筛选10个技改项目给予支持。强化人才保障,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力争引进专家人员2名、博士5名以上。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众一科环、帝龙新材料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新增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力争实现发明专利申请100件,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省著名商标2件以上。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

提升园区平台。加大投入,发挥“一区五园”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加快开发区扩区进程,推进玉带社区建设,加快南北2个片区村庄搬迁;加强路网建设,确保恒通路南延建成通车。完成蒸汽、天然气、污水管网铺设15公里,实现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全覆盖。推进李庄、庙山、高峰头、红花等工业园区协调同步发展,加快李庄家电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庙山文化产业园完成新马路等道路改造;高峰头机械产业园加快向南扩区进程;红花物流产业园完善供排水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三、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引领,突出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

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小城镇为重点、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的新型城镇体系,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适时启动撤县设市工作。

更高要求优化规划设计。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抓好城区东南部、北部片区城市设计,搞好皇亭路、文明路、南环路等道路周边建筑风貌设计,引领城市功能优化、品质提升。加快镇村规划体系建设,抓好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强规划执法,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更高效率推动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东城新区建设。科学把握开发强度,加快要素集聚,迅速凝聚人气,打造活力新城。加快一中新校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建设,实验中学新校区、第五实验小学春节后投入使用,建成沭河滨河公园,打通

沂河路、红石崖路。全面完成“三卸”村庄拆迁,推进风貌轴两侧、天元服务中心东侧等地块挂牌出让,打造东城新区新地标。着力提升老城功能和档次。开工建设皇亭路东段,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全线贯通皇亭大道,打造城区道路样板工程。分步实施城区路网畅通工程,打通和改造振兴路北段、昌盛路南段、郯中路南段3条道路,推动沿线片区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强化各类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城区供水管网50公里,将漏损率由40%降至20%。投资3.6亿元,加快实施奥德燃气埠外引气工程。有序推进前东庄片区、西城社区等城中村改造,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更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抓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城市高效有序运行。强化“门前五包”责任落实,整治占道经营,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加大城区绿化力度,力争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8%、33%,人均公园面积9平方米,为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巩固载客三轮车整治成果,增加出租车80辆,适时增加公共自行车,打造便捷有序的交通环境。

更高标准推进镇村建设。坚持集聚生产要素、集中农村人口、集成城市功能,推动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加大城镇综合开发力度,推进中心镇和特色镇开发,打造一批农业大镇、经济强镇、旅游名镇。支持马头、李庄等乡镇深化产城融合,加快规模膨胀,打造靓丽新城镇。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打造2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投资3.1亿元加快推进郯薛线东延工程,力争年内建成通车,构筑城区北部大通道。完成汤郯路中修、杨红线、花涝线等工程,优化县乡交通网络。

四、以提升生态文明为目标,突出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支撑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郯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一是狠抓水污染防治。加快“治、用、保”水污染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水域环境质量。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监管,提高污水收集率,确保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转。健全河长制,清理沂河、沭河、白马河河道两侧200米内畜禽养殖场,巩固河道网箱清理成果,确保重点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实现县第二污水处理厂360万吨、鲁南纸业290万吨中水再利用。完成白马河湿地、污泥处理等亮点工程,全力搞好迎淮核查,确保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提高空气质量。大力实施“蓝天工程”,严查渣土运输和建筑扬尘污染,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无序排放,禁止秸秆焚烧。完成恒昌热电、宏都建陶等21家企业脱硫脱硝升级改造,确保空气质量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集中整治城区32家10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加快黄标车淘汰进度,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三是全面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落实镇村环保责任,夯实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络。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以县城为中心打造5条生态绿色长廊,更新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0万亩,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1.1万亩,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分段疏通李墨干渠、整修窑上干渠,完成河道绿化1万平方米,打造柳青鸟鸣、碧水绕城的秀美环境。整合银杏资源,打造国家级银杏森林公园;提升白马河湿地功能,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新增市级以上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家。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旭峰光伏发电项目,加快中节能光伏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严格环境准入制度,禁止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6%。继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实长效机制,打造清新整洁、舒心愉悦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以深化改革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科学跨越发展源动力

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从郯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行政效能。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3月份向社会公布。扎实做好审批权限承接和取消工作,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推动行政审批工作“三集中三到位”。稳步推进县政府大部门制改革,规范机构设置,加快形成高效精干的政府组织体系。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部分事业单位职能。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按照省市要求于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

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省级现代预算制度改革试点县工作,在完善预算体系、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等12个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推进政府部门财政预决算公开,政府预决算公开到支出类项级科目。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力推进综合治税,完善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加大商贸物流、花卉苗木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有序推进“营改增”扩围,将餐饮、房产等生活性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结构性减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放宽主体准入、投资准入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社会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根据省市要求,稳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办法,引导耕地面积100亩以上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变。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利用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县的契机,启动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激发就业创业热情,新增个转企400家以上。

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共建和谐向心力

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将更多精力倾注民生、更多财力倾斜民生,加快推进十大民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幸福郯城”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一是强化创业就业“解民忧”。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鼓励本土创业、返乡创业。落实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培训各类人员4500人,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7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暖民心”。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幸福院12处,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增社保扩面5000人。落实高龄补贴政策,9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360元,百岁老人420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75元提高到85元。继续提高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做大慈善事业,整合各类救助资金,开展“情暖郯城”大救助活动,集中慰问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1500套、农房危改780套,建设公租房200套,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三是完善社会事业“顺民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投资4.5亿元,新建教学用房138处、食堂餐厅66处、水冲厕所141处,确保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验收。优化学校布局,新建4所乡镇公办幼儿园,马头镇一中并入县三中,在原马头镇一中筹建三中新校区;实验二小搬迁至原实验中学。提升城乡居民医疗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探索乡镇卫生院托管经营,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室24处。推进送医下乡活动,开展巡诊200场次。继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4万人。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提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70处,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500场次以上,实现送文化下乡全覆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在公共场所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00套,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保民安”。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平安郯城建设,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加强社会治安巡防,完成“天网”工程数字化升级,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探索建立中小超市肉菜蛋奶等食品流通追溯体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启动县民兵训练基地改造提升工程。支持气象、统计、共青团、妇女儿童、经济研究、防震减灾等工作,发展档案、史志、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群众新期待,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崇尚实干、注重实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全社会感受到郯城的机关作风在一天天好转、办事效率在一天天提高、营商环境在一天天优化。

(一)强化法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治郯城建设。强化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强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政复议工作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由6名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队伍。完善县政府重大决策制度,推动公众全程参与重大决策,健全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沟通协商,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

(二)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打造阳光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实现权力运行规则公开、程序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信息公开,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县政府网站建设,拓展完善“掌上郯城”平台,及时高效做好信息发布工作,畅通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渠道。

(三)立足高效便捷,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简化办事流程,规范行政收费。以重要行业、热点岗位为重点,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问责力度。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制度,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营造鲁南苏北一流的营商环境。认真办好行风热线、“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承办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四)突出务实清廉,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防“四风”反弹。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严格控制检查评比、庆典、论坛等活动,规范办公用房、公务接待,会议和文件压减10%。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建设人民更加信赖的政府。

各位代表!事业凝聚人心,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创郯城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幸福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