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郯城 >> 郯城概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郯城杞柳传统编织技艺
发布日期:2023-11-23   作者:   来源:郯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阅读:

《诗经》“无折我树杞”中树杞就是杞柳,可见杞柳的种植与使用历史久远。郯城县是“中国杞柳之乡”,杞柳加工最早见于明朝永乐年间(1402-1424),该县沙墩镇华埠五村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箢子(相当于现在的手提袋)、笊篱(相当于现在漏勺)、储粮藏物用的箱篓、扬米去糠用的簸箕以及计量用的斗升等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编筐打柳,养家糊口”、“金条、银条,不如柳条”、“编筐、编篓,家家都有(富有)”就是对郯城柳编产业发达的形象描述。

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欣赏品味不断提高,柳编产品已不再是单一的农家生活用具,而是巧妙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为一体,完成了从粗糙到细致、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转变,向实用、装饰、艺术欣赏等方向发展,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平也随之提高。

杞柳作为编织的材料,需要在砍下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具有柔韧性以后方能编制各种制品。柳编技艺分为选料、上色、浸泡、编织、熏蒸、凉晒、刷漆等七个环节,全部采用手工制作。柳编工艺的主要技法有平编、绞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

杞柳制品按照产生的历史可分为传统制品和创新制品,传统产品有筐、簸箕、花篮、笊篱等多种类型;近年来,经过开拓和设计已形成洗衣筐、花盆套、鸟巢等创新品种。按用途又可分为生产工具类、生活用品类和装饰类三大类,杞柳制品不仅样式繁多,造型各异,具有精美、漂亮的特点,还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技法。虽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传承而唯独没有改变其精美的艺术风格。

2011年,杞柳编织被列入临沂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