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sfj/2025-0000061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司法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5-30 | [ 公开日期 ] | 2025-05-30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2025年我局共有政协提案主办件1件,经过提案办理复文,得到了提案者的满意评价。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收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和法治教育工作的政协提案后,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该提案对于本县此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八五”普法以来,全方位开展相关工作,针对提案中涉及的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融合教育内容、开展警示教育、夯实农村普法基础、严格依法行政、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等多方面建议,认真梳理并一一进行答复,在全县有序推进未成年人道德和法治教育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方面:成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法治课程提质、宣教活动常态化、宣教阵地拓展三大行动,构建起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推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坚持每年对全县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督察,反馈问题清单至各学校,且相关经验做法在省级刊物上进行了刊发。
二是融合教育内容,完善教育网络方面:将多类法律法规教育与青春期、心理健康、防欺凌等教育有机融合纳入日常教学。一方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足相关课程,整合线上法治教育资源,形成校内外、课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合力;另一方面重视家长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家长素质与法治意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三是开展警示教育,构筑长效机制方面:积极推动到各中小学校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工作,建立起完善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法治副校长人才库,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其在任职学校的法治教育任务,“八五”普法以来开展众多普法活动;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成立多支普法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讲座和模拟庭审等活动,累计开展宣讲活动众多,受教育人数可观。
四是夯实农村普法基础方面:深入开展“法律十进”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创新载体、机制和方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助力其健康成长。
五是严格依法行政,构建良好成长环境方面:一方面做好失足青少年相关工作,提供法律援助,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另一方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出台相关制度并组织履职评议活动,督促各部门履行职责、加强普法宣传。
六是发挥新闻媒体主导作用方面:借助新闻媒体优势,通过多个微信公众号和栏目,采用通俗易懂的普法形式,如推出《民法典》系列普法专题等,发布大量普法及资讯类信息,营造良好的法治网络环境。
二、办理效果
全县范围内已有序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和法治教育相关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法治副校长、普法队伍等开展的众多活动,以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为青少年筑牢了法治防线,受教育人数众多,影响范围较广;在农村地区营造了优质的法治氛围,同时也在全县构建起未成年人良好的成长环境,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三、下步打算
一是发挥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治宣传教育。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开辟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法治教育实践中提高法律意识和观念。通过举办法治教育夏令营、模拟法庭、学法兴趣小组、法律知识竞赛(征文)等途径,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是发挥家庭、村(社区)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村(社区)是青少年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的第一窗口。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要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等途径,让家长了解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导家长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家长法治素养,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四是营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环境。运用电视台、报刊、网络的法治专栏、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报道青少年普法典型和依法治校成功做法,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全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