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及乡镇财政预决算 >> 2016年 >> 财政预算 >> 县政府 >> 正文
关于郯城县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索  引  号 ] 0000-06-2007-000008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06-02-10 [ 公开日期 ] 2006-02-10 [ 有  效  性 ]


  关于郯城县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7年2月27日在郯城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郯城县财政局局长  宋玉智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县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38200万元,增长21%;财政支出预算为55701万元,增长6.8%。年度预算执行中,根据市里要求,为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消化不可用财力,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地方财政收入预算调整为35200万元,增长11.5%;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61097万元,增长17.2%。
  2006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2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1.5%。全县财政支出6109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7.2%。当年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27865万元,收入共计63065万元;当年支出,加上上解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等1968万元,支出共计63065万元。全县财政收支平衡。
  2006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852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4.8%;县本级财政支出3890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9.6%。当年县本级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12351万元,收入共计40874万元;当年县本级支出,加上上解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等1968万元,支出共计40874万元。县本级财政收支平衡。
  2006年,全县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456万元,基金补助收入731万元,基金收入总计9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9080万元,增长277%。全县预算外资金收入完成15977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全县预算外资金支出14446万元,增长9%。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全县较好地完成了财税工作任务,这是各级党委坚强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行各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发展大局,积极培植财源,努力增收节支,切实加强管理,财税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各级财税部门以组织收入为核心,认真开展宏观税负调查,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加大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清理清欠力度,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税源企业制度,切实加强收入调度和督导,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国税部门组织总收入23712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6731万元,增长8.1%;地税部门组织总收入19528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4152万元,增长14.1%;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4083万元,增长10.2%;所得税跨地区分享收入234万元,增长43.6%。全县完成税收收入23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7%,比年初预算提高了7个百分点;完成非税收入11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3%,比年初预算下降了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收入质量显著提高。
  (二)突出财政支持重点,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积极培植财源,筹集资金2130万元,集中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水达标排放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大社保投入,当年全县社保支出6714万元,增长14.9%。其中,优抚和社会福利资金2286万元、就业再就业资金304万元、城市低保资金236万元、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资金96万元、自然灾害救济资金88万元,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支持重点事业发展,全县教育支出15016万元,增长10.3%;科技支出1123万元,增长59.5%;卫生支出1870万元,增长39.8%;文体支出3478万元,增长12.4%。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集中支持了205国道拓宽、郯薛路改造、白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污水处理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城市绿化亮化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扶持"三农"取得新进展。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集中支持解决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年各级财政支持"三农"资金达1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全面取消农业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人均减负153元。落实粮食、良种、农机、农资补贴政策,共向农民兑现补贴2837万元,通过"惠农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投入资金75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敬老院建设,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和五保供养条件。投入资金572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消除危房面积1.2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05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受益学生9945人,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问题。投入资金894万元,支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26万人。投入资金210万元,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解决了全县91个村无组织活动场所问题。投入资金1735万元,支持了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百村帮扶、农村沼气建设等,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四)认真研究财税政策,对上争取实现新突破。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做好上级政策与我县实际结合的文章,认真分析算账,积极汇报反映,加大争取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7539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争取上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补资金3360万元,增长64.9%;争取新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082万元,有效弥补了财力缺口。全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6030万元,增长46.7%。严格执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各项政策,管好用好各类帮扶资金,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财力。2006年,新增县对下转移支付2618万元,总规模达15514万元,增强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保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五)严格依法科学理财,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县118个财政全额拨款及补助拨款的部门和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推开2007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加强项目库建设,整合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加强财政监督,认真开展"收支两条线"和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税工作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结构仍不够合理,"两个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收支矛盾突出,全县可预见的刚性支出增长远远超出财力增长;县乡债务负担较重,乡镇财政较为困难;偷逃税款、铺张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财经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广泛听取人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财政改革和保障任务较重的一年。科学安排预算,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资金,着力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落实奖补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加强财政管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目标,充分考虑各种收支增减因素,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39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8280万元,增长23%;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4600万元,实际增长25%;财政等部门组织收入16550万元,增长15.6%。当年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30110万元,收入共计69540万元。全县财政支出预算安排66839万元,增长9.4%,加上上解支出等2701万元,支出共计69540万元。全县收支相抵,预算是平衡的。
  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31152万元,比上年增长9.2%。当年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11206万元,收入共计42358万元。县本级支出安排39657万元,增长1.9%,加上上解支出等2701万元,支出共计42358万元。县本级收支相抵,预算也是平衡的。
  各位代表,上述预算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对收入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后测算编制的。收入预算保持了适度增长,主要是为了逐步消化不可用财力,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在支出预算安排上,按照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努力做到"四个突出支持"。
  --突出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安排100万元用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370万元用于低收入农户贷款贴息,1270万元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80万元用于农村沼气推广,150万元用于银杏产业发展和荒山造林,114万元用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4万元用于农业防控体系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治。
  --突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安排787万元用于招商引资和经济开发区建设,870万元用于支持节能降耗、重点污染源治理、名牌产品创建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配套,33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发展补贴和农村公路养护。
  --突出支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安排3238万元用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补助,220万元用于贫困家庭学生免课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045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256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9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事业发展补助和卫生院建设。
  --突出支持基层财政建设。2007年,对乡镇转移支付总量将达到18904万元,比上年增加3390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25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9522万元,工资性转移支付393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补资金2178万元。
  三、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明确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完成财政收支任务,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大力支持财源建设,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清理规范收费项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和园区经济建设,培植壮大骨干财源,增强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着力优化收入结构,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继续支持税务部门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加快财税行库联网进程,提高掌控税源的能力。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重点挖掘资源性收入潜力,拓宽财政增收渠道,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继续把保工资放在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扎实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逐步提高行政事业人员收入水平和社保对象待遇。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重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确保法定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健全农村低保制度,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大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逐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维修改造工程,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将财政对每位参合农民的补贴标准提高到40元,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确保农村五保户老有所养。开展低收入农户贷款财政贴息工作,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继续实施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支持农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深入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五)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编制、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摸清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底子,严格资产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实现个人收入与单位掌握的行政权力和管理的国有资产彻底脱钩。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办法,重点加强对重大财政政策执行、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安全运行、高效使用。
  (六)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财政队伍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努力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更加注重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廉洁依法行政。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监督,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税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决心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会秘书处                              2007年2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