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年度计划总结 >> 正文
郯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
[ 索  引  号 ] tanchengxzf0001/2023-0000039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01-28 [ 公开日期 ] 2022-01-28 [ 有  效  性 ]

关于郯城县202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28日在郯城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郯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郯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362.6亿元、增长9.2%,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29.5亿元、增长12.6%,增幅居全市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亿元、增长8.3%,国内税收收入24.2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亿元、增长17.2%,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市第7、2位;工业用电量25.9亿千瓦时、增长9.4%,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市第6、8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05元、增长9%。

(一)聚力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发展后劲持续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稳中提升。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72.4万吨,单产512公斤,均居全市第1位。我县入选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1年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的公示》名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6.3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94%。农作物育种取得新突破,沂豆12通过省审定,玉米新品种金阳光320申请省审定,晶稻66申请国家审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6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6个,其中绿色5个、国家地标1个。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全县1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6.3%,高出全市3.2个百分点,全市第4位;实现产值216.7亿元,增长37.5%。5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99.4亿元,农业食品、电子信息、绿色化工、建材家居分别增长60.6%、44%、42.1%、19.9%。其中,恒通化工产值超过50亿元。纳税过千万的工业企业9家,其中,恒通化工纳税突破4亿元。服务业发展稳中提效。202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7.6%。郯国古城入选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省29个、全市3个。完成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亩产效益评价工作,为后续差别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数据基础。新增市场主体14832家,总数达到74065家,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2021年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达到150亿元、增长15.38%;房地产销售面积达90.1万平方米、增长6.5%,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市第8、7位。2021年全年新增存款52.36亿、增长14.23%,新增贷款51.19亿、增长20.04%;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分别为72.9%、97.75%,均居全市第4位,不良贷款率为0.46%,比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总体风险可控。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动能转换稳步推进。工业技改扎实推进。2021年,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0个,完成投资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29.2%,增幅居全市第1位;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64个,完成投资额21.7亿元,增幅228.1%,增幅居全市第1位。2021年共实施列入省级导向目录技改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4.86亿元,实施市重点百项技改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新动能不断壮大。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3.95亿元,已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7.8亿元,增速2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5%。能源双控和“两高”项目的管控力度持续增强。落实“三个坚决”行动计划,成立“郯城县两高项目梳理排查专班”,对全县两高项目进行梳理排查,14个“两高”项目顺利通过省市核查。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2021年,利华纸业、德瑞高分子等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彬伟装饰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获批2家临沂市重点(企业)实验室,种子公司等10家企业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 5600余万元。

(三)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21年共实施127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新建项目76个、续建项目51个),总投资355.6亿元,其中,省级调度项目11个,较2020年增加8个,郯润食品二期、英利来教具等51个项目完工,79个新建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强化跟踪服务制定出台《关于组建专班实体化动作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了12个县级干部牵头的实体化运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项目储备2021年下半年以来,重点开展了省、市、县三级项目谋划工作,共谋划省级重点项目28个,初步通过审核的14个,位居全市第2位,年度计划投资29.2亿元,个数、年度计划投资分别较2021年增加3个、3.4亿元;市级重点项目23个,初步通过审核的9个,居全市第6位。争取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5个,占全市1/4;29个政府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债券需求38.45亿元,项目个数、融资需求分别居全市第2位、第7位。强化双招双引。2021年全县共签约项目64个,累计到位市外资金88.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43.94万美元。

(四)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以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建设鲁南水乡名城为目标,突出修路、治水两大重点,加快推进城乡重点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下发《“百村示范、百村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编制了《郯城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3),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全县801个自然村均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1.3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75万吨,新增市级美丽乡村16个。加快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建设完善“一平台、三体系”,全县建成农村改厕后续管护中心1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站15处。积极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力开展窑上干渠、李墨干渠、郯子湖等水体的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通过污水管网铺设、节制闸建设、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等一系列措施,根治郯子湖黑臭水体,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生态宜居环境。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完成了顺亿路北延、玉鼎路西延、医药产业园区道路及景观工程,实施郯西路、建设路中段、团结路中段及南外环东段沥青罩面工程,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区路网进一步优化。“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完成路网通达53.9公里,路网改造提升109公里,危桥改造10座,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448公里;“银杏之乡 好客郯城”旅游路被市交通运输局确定为2021年度全市“十大最美农村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快速推进,城市公交客运枢纽、杨集镇公交换乘中心进展顺利,开通全国首条跨省定制公交客运专线。

(五)坚持民生事业优先,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2021年,我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05元、增长9%。民生支出4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6%。其中教育支出14.0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38亿元。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扩面9749人,截止2021年底,完成市下达计划任务数的157%。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8.68亿元、总支出15.9亿元;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结余8.03亿元,顺利完成基础养老金“八连涨任务”。医疗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县参加基本医保总人数达到86万人,参保率达到99%;经办服务便捷高效,全县40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86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省内职工个人账户“一卡通行”。稳定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稳岗留工”、“十送十留”专项服务行动、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临沂市“春风行动”启动活动暨“才聚郯城”现场招聘会。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50人,失业转就业3779人。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975.3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12笔、1.76亿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9949人次,发放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237.3万元。医疗卫生水平有力提升。投资10亿余元的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县中医医院等6个重点项目正稳步建设中,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癌症5个中心建设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争取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对全县316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00处、县级示范村卫生室30处、中医特色卫生室60处。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高考一本进线609人,本科进线1660人,较2020年分别增加88人、62人,2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在市级体育联赛中,我县荣获3个冠军、1个亚军。1名校长获全国优秀特色学校校长称号,2名同学入选校园足球国家队,我县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称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4.65,改善3.5%;PM2.5浓度为43μg/m3,改善8.5%;优良天数254天。我县5个国控断面均值达标率为100%。疫情防控措施稳妥有效。强力推进疫苗接种和外来人员摸排查验工作,强化入境人员报备审查、闭环管理、健康监测措施,加强养老机构、监所、学校、农贸市场、医院等重点场所管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按照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要求,通过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整治等行动,我县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持续恢复的态势没有变。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增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从我县实际来看。我县经济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发展质效有待继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升级加力,高质量发展基础仍需不断夯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还需继续完善,改善民计民生任务仍然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且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锚定发展目标,奋力攻坚克难,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县上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走在前列、争创现代化强县”目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稳定为支撑,统筹做好工业强县、城建突破、乡村振兴、生态提升、民生保障等工作,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开放、进取新郯城。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条件,提出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以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压实稳的责任,明确稳的政策,细化稳的举措。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着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大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开放式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努力破解我县经济发展困局。协调发展。认真梳理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中的各类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红旗、聚焦指标,持续细化强化各类政策措施落地。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域副中心“三生”空间格局与基础设施网络,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生态宜居鲁南水乡名城”。开放发展。主动融入临沂市中心城区、鲁南经济圈、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大后方,构建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我县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地位。

(二)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增加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工作措施,实现投量、投向、投速、投效相统一。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紧紧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聚焦主导产业链配套,明确目标企业,靶向发力,提高项目招引的精准度和成功率,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100亿元目标任务。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强谋划和储备,做好立项等手续办理,落实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实现项目接替转换的良好格局。围绕化工、电子、医药等主导产业,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着力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大项目督导调度力度。落实专班化推进措施,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突破,每周按教育、城建、水利等类别,实行专线化调度,对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专项督办。严把新上项目关。按照“先评审、后决策”的工作程序,加强新上项目评审,对项目的产业政策一致性、用地、环保、安全、能耗、煤耗、质量、技术、效益等硬性条件严格把关,守住项目亩产税收“底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积极做好对上争取。2021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了《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支持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这是今后3-5年最大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抢抓机遇,用足用活用好这一系列政策,力争尽快取得实效。

(三)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聚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四新”促“四化”。做好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平台建设文章,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速度向效益转变。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围绕省“十强”、市“十优”产业,持续在“链”上动脑筋,在“聚”上下功夫,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改造提升绿色化工、现代农业(食品)、建材家居等传统产业,打造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着力培育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坚决遏制“两高”盲目发展和能源消费减量替代有关政策,落实“三个坚决”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和科技创新力度,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发展之路,打造“产业研”创新创业共同体,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园区提质增容。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和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实现157项事项“全省通办”、所有高频事项“全市通办”,新实现85项事项“跨省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99%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不见面审批”;严格落实“县乡同权”改革要求,进一步梳理下放不少于50项行政许可事项,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办的好。

(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根据新一轮县域经济振兴计划,加快实施市域副中心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注重生态自然,突出地方特色,培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美丽乡村。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等建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1处。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建立长效管护体制,确保农村改厕和硬化户户通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科学谋划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进改造薄弱学校,化解大班额等工程项目,统筹发展好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提升全县校园足球整体水平。深化健康郯城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开展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三小”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力推进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县乡镇便民中心标准型达到100%。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沂河生态观光旅游路、振兴路重点交通工程,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危桥改造7座,安装防护栏30公里;做好京沪高铁二通道郯城段开工建设工作,加速推进G205绕城改建工程。

(五)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统领,集中抓好民生项目、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打好稳就业“组合拳”突出抓好就业政策落实、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提升,持续推进就业工作提速增效,争取明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镇村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提高镇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持续开展小学教育质量调研与监测;加强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加强高中新课标、新高考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拓宽高考升学渠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县中医医院等6个重点卫生项目建设。强化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水平,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扎实推进十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攻坚,全力推进。守牢“四条底线”。持续加强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监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天网”三期工程升级改造、补点扩建,开展打击多发性侵财违法犯罪、黄赌毒违法犯罪、食药环假违法犯罪、涉矿产资源类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同时,扎实做好气象、地震、人防、消防、应急、防灾减灾等工作,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

(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防控化解能力,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提高警惕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分行业集中整治,建立打非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化解风险。标本兼治防控金融风险。加快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高度关注并妥善处置重点企业和担保圈风险,用好“过桥还贷基金”,加快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重组发展基金建设,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严格管控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执法监管,严密风险防控,推动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聚焦大气攻坚“控车、洗尘、削峰、减煤、网格、问效”,水质“一岗双责”,信访“闭环管理”等措施,在巩固、提升上发力。多措并举完善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覆盖面持续扩大。加大医疗保障力度。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确保基金总数持平不降,确保参保群众医疗保障待遇不减。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建设高标准医保经办服务大厅。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管四位一体的基金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基金运行动态监测和精算分析,开展基金风险防控监督检查,严格基金收支管理。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围绕对标赶超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开放、进取的新郯城,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1、2022年郯城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名词解释

附件1


2022年郯城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1年实际值

2022年目标值

地区生产总值

9.2%

7.5%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3%

8%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2.6%

10%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60.26%

不低于6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

8%

城镇登记失业率

2.86%

<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天数占比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附件2

名词解释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十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山东规划了“十强”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

“十优”产业:为紧密对接省“十强”产业,临沂市规划了“十优”产业,分别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新材料、建筑建材、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高端化工、信息通讯技术、现代金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