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政府常务会议 >> 议定内容 >> 正文
2024年县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议定文件——郯城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索  引  号 ] tanchengxzf0001/2024-0000284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05-11 [ 公开日期 ] 2024-05-11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制定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实施新一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到2026年年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较大提升,让群众就近就便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目标措施

(一)机构建设提档升级

1.强化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施县域专科能力提升计划,争取到2025年年底,县级医院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专科诊疗量占比达到65%以上。2026年年底前,县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积极打造“郯城模式”;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审,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积极争创市级重点专科。

2.拓展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辐射能力。加快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发展,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眼底检查、颈动脉斑块检查等设备“应配尽配”。推进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急诊急救、临床专科、设备配备、住院床位等建设,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标准。2026年年底前建成2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3家中医特色卫生院和5家特色专科卫生院。

3.优化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科学统筹村卫生室布局,支持改扩建业务用房,鼓励结合实际设置检查(检验)室、值班室等。2024年重点改造提升90个亟需整改提升的薄弱村卫生室;2025年年底前,不少于300个村卫生室实现“五有三提升”;2026年年底前,全县按人口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普遍实现“五有三提升”,达到有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有康复理疗设备、有必要的检查设备、有卫生厕所和冷暖空调,实现服务能力提升、诊疗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在实现“五有三提升”基础上,选择在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非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集聚提升类和城郊融合类村庄,高标准建成35个中心村卫生室,房屋面积(含厕所)原则上不低于150平方米,鼓励配置血液分析仪、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健康一体机等设备。

4.全面推动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严格落实村卫生室运行补助政策,2024年-2026年,县级财政对每个一体化村卫生室每年给予不少于2万元运行补助经费。支持多渠道实现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2025年年底前,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实现房屋产权公有。

(二)队伍建设提能扩量

5.全面加强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培训。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提升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2024年培训不少于400人。持续推进在岗乡村医生学历层次提升,作为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学历依据。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达到50%以上。

6.强化基层人事编制等支撑保障。做好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与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统筹,加快充实乡村医生队伍。执业(助理)医师在村卫生室执业期间,执业范围可直接加注全科医学专业。探索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适宜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村卫生室配备护士。

(三)资源下沉提效赋能

7.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落实县级党委政府主导责任,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8.进一步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按照省、市“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安排,组织做好我县“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完善梯次帮扶机制,畅通县域资源下沉通道,每年下沉人员不少于200名。支持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离退休老专家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四)管理提标优化

9.全面实施“6S”管理。聚焦整理(Seiri)、 整顿 (Seiton)、 清洁(Seiketsu)、 规范(Standardize)、 素养 (Shitsuke)、安全(Safety) 等6个方面,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推广“6S”管理。

10.优化便民服务流程。突出功能定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独具基层特点的医防融合就诊流程和健康积分机制。将健康教育嵌入服务全过程,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做好门诊延时、周末预防接种等便民惠民服务,落实家庭医生服务“十公开”。

11.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乡镇卫生院至少明确1名经县级及以上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信息管理人员。推广智能管理系统,推进行政后勤、财务运行、绩效评估、健康管理、医护质量等精细管理。2025年年底,基本实现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法定报告信息自动生成,并按程序报告。

三、实施步骤

(一)合理确定建设任务(2024年4月底前)。全面摸清现况,按照优先扶弱补短原则,分年度确定建设任务。一年一起底,2024年4月底前、2025年和2026年2月底前,明确全县年度建设机构和内容。

(二)稳步推进建设提升(2024年5月-2026年10月)。按照省、市级部署和我县年度任务,稳步推进,2024年重点攻坚,2025年加快建设,2026年扫尾收官。

(三)全面总结评估(2026年11月-12月)。对建设成效开展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四、组织保障

(一)压实各级责任。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措施,逐级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盘活用好现有资源,科学精准投入,避免重复建设或设施设备闲置浪费。

(二)落实建设主体。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村级卫生室产权公有化工作,做好村级卫生室的改造提升及建设工作。各乡镇 (街道)要做好资金配套、土地保障,在统筹现有资金、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落实激励政策。进一步健全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村卫生室运行补助政策,分类确定乡村医生待遇水平,切实落实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四)健全医保配套政策。按照相应诊疗服务有开展和收费依据、不增加群众就医经济负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健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用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比例。

(五)加快工作进度。立足当前、统筹三年、谋划长远,科学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和时间节点,加快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开展动态监测,加强督促指导,做好经验总结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