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郯城 >> 郯城概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郯城木旋玩具
发布日期:2024-09-26   作者:   来源:郯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阅读:

郯城木旋玩具,俗称“耍货”,因其大多数部件在旋床上旋制而得名,是由樊埝村村民创造,供儿童玩耍的一种集民间绘画、手工技艺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它利用丰富的色彩、夸张的纹饰、简洁的造型,来体现人们的古朴的审美观和美好的祈愿。共5大类,100多个品种。它的颜色以红、绿、黄三色为主,图案则多为各种花卉、动物等吉祥花纹,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代表性作品有:高低棒人、花篮、虎头棒槌、燕车等。工艺流程可分为备料、下料、制毛坯、砂光、打底、二次砂光、彩绘、上清漆。

郯城木旋玩具起自明代,至今已五百多年。据《樊氏族谱》记载:郯城木旋玩具始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樊氏七世祖木从江苏赣榆逃荒至沂河畔樊埝村,在此定居。樊木最初制作木制玩具的目的是供自己孩子玩耍,乡邻孩子们也竟相索要。樊木由此发现商机,改进工具,发明旋床,批量生产木旋玩具,走街串巷、赶庙会,换取钱财贴补家用。这种手艺代代相传,曾经形成了“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的繁忙景象,至今已传承了十五代。

郯城木旋玩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在造型、图案和色彩上都体现了农村的文化气质和特色。如虎头图案,寓意可以辟邪,表达农村人们对虎的崇拜和敬畏。它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高低棒人,以墨勾线,用墨打底,强调墨线的筋骨作用,头可摇动,各具神态,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艺术才华,被中国美术馆、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收藏。它还具有民俗研究价值。郯城木旋玩具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其制作艺人熟知本地域的自然环境、习俗传统和生活方式,因此,木旋玩具承载着当地民众的信仰、情感、认知和行为方式,对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年,郯城木旋玩具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