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23 作者: 来源:郯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阅读: 次
鲁南五大调,群众惯称之为“大调”、“茂调”、“淮调”,是一种大型的民歌套曲演唱形式。素有称之为“雅歌”、“细曲”之称,主要由“淮调”、“玲玲调”、“大寄生草”、“大调”、“满江红”五个曲牌组成,曲调优美、歌词高雅,内容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表达人际情谊和教化礼仪道德等。曾盛行遍及郯城、日照、临沂、莒南、莒县、临沭、苍山等县。
鲁南五大调的起源,众说纷纭,口径不一。有人说它是在明朝时从云南、贵州方面传来的;有人说,在明清时期,它是从江苏的扬州、灌县一带传入的。本县高峰头镇清末逸士、老道人王宗贤生前曾撰文云:“大凡腔调,昆、乱、皮、簧、梆、柳、小曲,皆有发源之地。淮调之歌,源出于淮安府,移植北方。据我所知,已二百余载。”但据郯城县马头镇胜利街当年曾演唱过五大调的民间歌手李长义介绍,五大调系从济宁等地引进,由郯城、马头一带民间艺人进行综合加工而成。无论哪种说法,都可以看出,五大调的形成,与马头镇直通运河的水路码头有关。
鲁南五大调传统的曲目主要有“五景”、“五盼”、“七多”、“七赞”、“八恨”等曲目。“五景”即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总景等;“五盼”即盼佳期、盼才郎、盼冤家、盼情书、四盼;“七多”即送多情、想多情、遇多情、盼多情、会多情、思多情、梦多情。“七赞”即孔明赞、孟德赞、三国英雄赞、楚霸王赞、耕读渔樵赞、春光赞、肉头赞。(肉头,郯城方言,指富有而吝啬的人家)。“八恨”即恨别离、恨当初、恨冤家、恨薄情、恨爹娘、恨家人、恨薄命、烟花恨。在演唱形式上,多由一个人演独唱或多人对唱或合唱等,伴奏乐器主要以民族间管弦乐器为主,配经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物品,打击出节拍伴奏。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艺术馆曾多次派专家来郯城镇、马头镇搜集整理“五大调”。现在保存下来的共有130首。其中有《满江红》22首,《淮调》72首,《玲玲调》11首,《大寄生草》21首,《大调》4首。《满江红·四盼》于1957年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表演会演,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了音,向全国人民播放。还选入1957年出版的《优秀歌曲选集》在全国发行。
2008年,鲁南五大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