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郯城 >> 郯城概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郯城琅琊草编织技艺
发布日期:2023-11-23   作者:   来源:郯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阅读:

郯城琅琊草编织技艺是以琅琊草为原料,运用经纬编织技法,制作草帽、草鞋、草垫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分布于山东省临沂市的郯城县、兰陵县、罗庄区和江苏省的邳州市等地。

郯城县种植和使用琅琊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13年,马头镇桑庄艺人杨锡堂在郯城人于蔼臣、 临沂人杨枢臣的指导下,创制揄成草帽,命名为“琅琊草帽”。1925年,港上镇刘庄村刘慰庭创造单草单编法、单草双编法,将揄技发展为编技。1932年,马头镇杨松峰等人创立琅琊草帽生产运销合作社, 设计出平顶、圆顶、时式坤帽三种帽型。1964年,郯城县工业局在新村乡埝东村成立草编社,由技师王桂荣带领叶如连、孙仲民等人开展编织技术革新,创造了双草双编,草绳、草麻混编,把原草色改进为染色,设计出网眼花、椒眼花、菱花、宣花等五百多个花色图案,创造了草帽、拖鞋、手提包、宠物窝等几十个系列产品。1994年,胜利镇高大村徐景雪成立高大制帽厂,引进韧性更强的拉菲草作为编织材料,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融入现代元素,使琅琊草编织品成为时尚消费品。产品主要出口日、韩、美、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两次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郯城琅琊草编织技艺编法独特,花样繁多,图案丰富,造型简单,在郯城有着广泛传承基础,是一项群体性的手工技艺,编织方法简单易学,产品经济实用,是郯城人民在艰苦环境中为改变生活生产而创造出的手工技艺,所编织的用品都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追求自然、朴素之风,是乡土艺术中的典范,具有浓郁的乡土艺术色彩和大众审美情趣,表现出纯真朴实的乡土艺术气息。

琅琊草编织技艺作为农村妇女的一门看家手艺,现从业人群仍有数千人,她们为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坚守编织技艺,以技艺赚取家用钱。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家种草,户户编织”的场面已成为文化记忆,家庭编织逐步被正规企业所代替。

2021年,琅琊草编织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印